6月中旬以来,湖北省进入梅雨期。武汉乌云密布,层层叠叠,仿佛是天公打翻了墨盘,将整个世界都染成了灰蒙蒙的一片。

历经数次强降雨的严峻考验,武汉的排水防涝系统已铸就了卓越的应对与复原能力,彻底改写了“城市看海”的尴尬记忆。在备汛防汛“战役”中,降低水位重任的泵站作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的重要组成,担负抽排积水、无疑是“主力担当”。

亚洲最大的城市排水泵站

排水泵站的指挥中心,雨幕背后的战场——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成立于1986年,承担所辖泵站服务范围内雨水抽排任务;所辖泵站设施、主干明渠、箱涵的运行维护管理;市级排涝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市排水泵站管理处共管辖中心城区11座大中型排水泵站,总装机111台,装机容量9.7万千瓦,总抽排流量707立方米/秒。其中后湖排水站装机总规模279立方米/秒,是武汉市中心城区建站最早,也是现今规模亚洲最大的城排泵站。

后湖排水站位于三金潭立交以东,宛如一位守护神,屹立于张公子与三环线之间,见证着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与脉动。

这座排水站是由后湖二期、三期、四期三大泵站携手构建而成,汇水总面积达到51.4平方公里,覆盖了汉口城区的三分之一区域。它承担着汉口城区近半壁江山的雨水抽排重任,为近200万居民的生活安宁保驾护航。每当暴雨如注,它便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将肆虐的洪水驯服于脚下,守护着一方安宁。

 图片1.png

泵站内部设施

 奋战一线 排涝抢险

6月29日清晨,江城暴雨如注,险情突现,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负责人果断决策,一道紧急指令如闪电般划破长空,直抵前进路应急抢险队。队长廖庆生闻令而动,组织队伍,不顾疲惫,毅然决然前往抢险前线。

前进路应急抢险队抵达天兴洲北垸排涝沟后,发现排涝沟失去自排能力,积水如猛兽般倒灌入农田,农民的心血眼看就要付诸东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前进路应急抢险队的五位勇士,按照平日的训练经验,迅速行动、从容应对、分工明确,有序地加固地面、架设龙吸水抢险车、连接管道、调试设备,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模糊了他们的视线,却浇不灭他们心中的信念。

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在雨幕中摇曳,而在这片被洪水侵袭的土地上,抢险队员们依旧奋战不息。随着1500型龙吸水轰鸣声的渐渐平息,北垸排涝沟的水位终于被成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险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农田作物得以保全,农民们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图片3.png“龙吸水”抢险车夜间抢险

 此次抢险行动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前进路应急抢险队的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更离不开市排水泵站管理处提前布局的应急预案和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打造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抢险队伍。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设立的八个移动排涝应急救援基地之一,武汉市移动排涝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每当湖北、湖南、江西等周边地区遭遇水患,武汉的移动排涝军团总能迅速集结,紧急驰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用实际行动践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

图片4.png

“龙吸水”抢险车

“智慧大脑”全程监控调度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武汉排水泵站系统现代化的亮丽名片。智慧监控平台如同城市的“神经中枢”,让工作人员即便身处远方,也能实现远程监控与实时调度,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应急响应速度。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入,更是为系统插上了智能的翅膀,让排水泵站的管理决策更加科学、高效。

这一切的变革,离不开武汉市排涝泵站智慧管理系统项目的支持。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通过对全市排水泵站进行信息化整体更新改造,构建起从现地控制到监控分中心,再到排涝指挥调度中心的三级监控管理体系,实现了对各子站运行数据与现场图像的远程动态监视与精准调度,为武汉的防洪排涝工作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科技防线”。

作为精准调控的“智慧大脑”,智慧管理系统肩负着全市11座市属泵站、超百台水泵的统筹管理、排渍调度和技术指导工作。每当暴雨如注,工作人员便迅速切换至“战时模式”,这些“科技利剑”——管网监测信息系统、厂站设施监测系统等高科技工具,如同鹰眼般敏锐,实时监控着雨势的瞬息万变与水位的微妙起伏。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能够迅速调整各泵站机组的运行状态。

图片5.png

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排涝调度中心

在这场与自然的较量中,武汉排水泵站系统不仅拥有“火眼金睛”,更有“锦囊妙计”。《水位控制工作方案》《汛期排涝应急工作方案》等科学预案的出台,明确了从预警到响应、从资源调配到现场处置的每一步行动指南,确保在极端天气下能够迅速集结力量,有效化解危机。

党建引领,锻造泵站铁军

“我们有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干、训练有素、担当重任的队伍。”对于武汉排水泵站系统的现代化,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曾之俊处长认为关键在“人”,泵站系统现代化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探索出符合武汉特色的“武汉模式”。

“泵站人有一种精神叫‘雨声就是命令’;有一种情怀叫‘水不退、机不停、人不撤’;还有一种智慧叫‘群策群力’。”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曾之俊处长表示,市排水泵站管理处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匠心打造了“党旗下的泵管家”这一党建品牌,它是激励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勇往直前的精神图腾

图片6.png

党建品牌标语

在党建引领下,职工们不仅聚焦于本职工作,更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完成了“解决华安里社区积水问题”等多项对口帮扶任务;在人才培养上,坚持“科技兴处”战略,自2001年起连续举办了20余届市排水泵站管理处科技活动周;成立专业技术创新工作室和兴趣小组,催生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这一系列举措,为武汉排水泵站系统的现代化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形成了高素质、高战斗力的“守护者”队伍,在每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守护着万家灯火的安宁。

曾几何时,暴雨过后,江城常陷水患,市民以“来武汉观海”自嘲。时过境迁,面对同等猛烈的雨势侵袭,武汉却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屹立于风雨之中。这得益于排水基础设施质与量的升级与全面优化。从地下综合管廊的构建,到智能化排水系统的创新引入,再到“海绵城市”理念的深入实践,武汉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排水体系。通讯员张小媛